
牙齒矯正告一個段落,拆掉牙套的那一刻你可能覺得「終於解脫了!」
但事實上,矯正只是完成一半,真正的關鍵其實在於後續的維持階段,也就是帶上「維持器」。如果你在拆掉牙套後偷懶不佩戴維持器,可能會導致你多年矯正的成果,在短短幾個月內就功虧一簣。
這篇文章就帶你深入了解:為什麼矯正後一定要戴維持器以及怎麼選擇與正確使用維持器吧!
矯正不是結束,維持才是關鍵
很多人以為拆掉牙套就代表矯正結束,但其實這只是牙齒移動過程的結束。接下來的「維持期」更為重要。牙齒剛移動到新位置時,其周圍的牙周組織還沒有穩定,這時若沒有外力維持,很容易彈回原位,導致復發。
不戴維持器的後果有多嚴重?
在矯正剛完成時,牙齒周遭的骨頭及牙齦還沒穩定,所以還是有很高的機率產生移位。最常見的就是牙齒回復原位,因為牙齒具有「位置記憶」,這表示即使牙齒被矯正到新的位置,它們仍然傾向於回到原來的排列方式。
除此之外,若不好好佩戴矯正器,不僅會讓牙齒回復原狀,還可能使牙齒排列狀況更加惡化,例如整排牙齒移位、門牙外凸或牙縫變大,這不僅會影響你的微笑曲線,更是咬合不正的元兇。此時就需要重做矯正,不僅費時又費錢。
簡單來說,不戴維持器,就等於白矯正。
矯正後的維持器有哪幾種?
矯正完成後,維持器的選擇與配戴方式會根據個人口腔條件與生活習慣而有所不同,以下是常見的三種維持器類型,每一種都有其適用對象與使用方式,了解差異有助於你與牙醫共同決定最適合的選擇。

1. 活動式維持器
這是最常見也最傳統的維持器形式,由壓克力基底與外部金屬弓線組成,會依照個人牙齒模型客製製作。
- 優點:
- 可拆卸,清潔方便
- 耐用性高,使用壽命長
- 可微調設計,便於後續調整
- 缺點:
- 戴上後金屬線條可能會被看見,影響美觀
- 須有自律性,按時配戴才能發揮效果
- 適用對象:適合喜歡可拆式設計、有高度自律能力的人
2. 固定式維持器
固定式維持器是將細金屬絲使用牙科黏著劑固定於門牙內側,一般上排或下排門牙常使用此方式來防止牙齒復發。
- 優點:
- 固定於牙齒內側,不需每日記得配戴
- 維持效果穩定,尤其對門牙排列的保護性高
- 外觀完全隱形,旁人難以察覺
- 缺點:
- 清潔難度較高,需特別注意牙線與刷牙方式
- 若脫落或變形,容易造成牙齒移位
- 適用對象:門牙曾嚴重排列不正、或較無自律配戴活動式維持器習慣者
3. 透明維持器
透明維持器外觀與隱形牙套相似,使用透明熱塑型塑料,具柔韌性,幾乎完全貼合牙齒表面,因此配戴時非常隱形,常用於隱形矯正後的維持階段。
- 優點:
- 幾乎看不見,配戴美觀自然
- 較舒適,沒有金屬刮嘴問題
- 清潔方便,只需以牙刷輕刷
- 缺點:
- 易變形或刮損,需定期更換(約3-6個月)
- 若沒妥善收納,容易遺失
- 適用對象:在意外觀、從事需要社交或拍照場合頻繁的人,或隱形矯正完成者
✅ 無論矯正方式,維持器都是不可省略的一步!
維持器要戴多久才夠?
一般建議如下:
- 一年內:剛矯正完的一年內特別重要,尤其是前六個月,盡量24小時全程佩戴,僅用餐刷牙時取下。
- 一年後:牙齒相對穩定,視個人牙齒條件與醫師評估,可能需戴數年,甚至長期維持夜間配戴。
每個人的牙齒穩定狀況不同,請務必遵照矯正醫師的建議,才不會讓矯正付諸東流。
正確使用與保養維持器的方法

每天清潔維持器,避免細菌滋生。
💡固定式假牙也要清潔喔!可以使用牙線穿引器、牙縫刷等輔助工具清潔牙縫與鋼絲周邊。
- 吃東西或喝熱飲時要取下活動式維持器。
- 使用牙套盒保存,避免遺失或損壞。
- 若有破裂、變形或配戴不適,應立即回診。
矯正後維持器不是選擇題,而是必修課!
辛苦矯正了2-3年,當然不希望一切白費。戴維持器雖然需要一點紀律,但相較於重新矯正的代價,實在划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