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以為打呼是睡得太熟的表現,但實際上,打呼可能是呼吸道不順暢的警訊。當我們睡著時,肌肉放鬆,如果呼吸道變窄,空氣進出時會造成震動,產生呼聲。
長期打呼不僅會影響枕邊人睡眠,也會讓自己無法進入深層睡眠,早上醒來還是覺得疲累。更嚴重的是,這可能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甚至增加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打呼的7個常見原因

1. 鼻子不通,空氣卡住就打呼
打噴嚏、鼻塞、流鼻水?鼻道阻塞像是在水管塞了一團衛生紙,空氣進不來,自然就容易打呼。常見原因包括過敏性鼻炎、鼻中膈彎曲、鼻息肉等,尤其是季節變化時更明顯。
2. 舌頭往後掉,把喉嚨壓住
平躺時,舌頭會因地心引力往後滑,壓住氣道,影響呼吸。這種情況常見於喝酒後、過度疲勞,會讓呼吸道變得更狹窄。
3. 喉嚨肌肉太鬆,呼吸氣流不順
當我們進入深度睡眠或使用安眠藥時,喉嚨周圍的肌肉會變得特別鬆弛,導致呼吸道塌陷、氣流通過困難,進而出現打呼聲。
4. 體重過重,脂肪壓住呼吸道
體重較重者,特別是脖子周圍有脂肪堆積,會讓呼吸道受到擠壓。你可以想像馬路旁停了一堆車,原本四線道只剩兩線,空氣自然不好通過。
5. 睡姿不良,平躺最容易打呼
平躺會讓舌頭自然往後墜,壓迫呼吸道。建議改成側睡,讓舌頭自然向側邊落下,氣道會比較順暢,有助於減少打呼。
6. 年紀變大,支撐力下降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的彈性與張力也會下降,導致氣道更容易塌陷。這就是為什麼長輩比年輕人更常打呼的原因之一。
7. 睡眠呼吸中止症:打呼的警報紅燈
這是一種在睡覺時會反覆出現「呼吸暫停」的疾病,每次暫停可能持續幾秒到數十秒。這種情況若未即時處理,將可能引發心臟病、中風等嚴重後果。
5個有效改善打呼的方法,讓你今晚就睡得更好
1. 側睡代替平躺,效果立現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調整睡姿。平躺容易讓舌頭壓到呼吸道,而側睡則能讓呼吸道保持順暢。建議可使用側睡枕,或在背後塞個抱枕輔助固定姿勢。
2. 體重控制是長遠之計
減重不只對外型好看,更能幫助打呼改善。研究顯示,體重只要增加10%,打呼現象就會嚴重大概30%。
3. 睡前避免酒精與安眠藥
這些會讓喉嚨肌肉過度放鬆,導致打呼加劇。建議睡前至少4小時內不要喝酒,若有服用安眠藥習慣,也應該要和醫師討論是否有替代方案。
4. 專業止鼾牙套,量身訂製更安心
由牙醫師製作的止鼾牙套,能將下巴稍微往前推,幫助打開呼吸道,讓空氣流通更順暢。這種裝置在輕度到中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中,已被證實能明顯減少打呼頻率。
5. 就醫檢查,別自己亂猜
如果你或伴侶發現自己有大聲打呼、呼吸停頓、夜間驚醒等症狀,建議找耳鼻喉科或牙科進行專業睡眠檢測。透過睡眠監測,可釐清是否為睡眠呼吸中止症,進一步制定治療計畫。
有這些徵兆嗎?你可能該重視打呼問題了
- 睡覺時常出現呼吸暫停、突然靜止再猛然大口吸氣
- 白天常常疲倦、精神不濟,容易分心或打瞌睡
- 打呼聲大到讓同屋的家人或室友都被影響而無法入眠
- 枕邊人觀察到你的睡眠過程中有窒息感或頻繁翻身
這些狀況可能代表你已經不只是單純打呼,而是潛在的睡眠障礙。若忽視不理,可能讓健康風險悄悄堆積。
打呼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處理
打呼不只是「吵」,它可能是身體在暗示你:健康出了問題。從簡單的生活習慣改變開始,像是調整睡姿、減重、戒酒,再到配戴止鼾牙套、就醫診斷,只要一步步實行,就有機會大幅改善。
別讓自己或家人每天睡得疲憊又無力,從今晚開始,正視打呼,讓每個夜晚都安靜、好眠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