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管治療可以拯救已經嚴重蛀牙或感染的牙齒,但治療後的牙齒其實變得更脆弱。你是否還在猶豫:「根管治療後還需要裝牙套嗎?」或者有人問:「不裝牙套可以嗎?」
這篇文章將會詳細說明為什麼建議根管治療後需要裝牙套,以及如何正確照顧治療後的牙齒,確保能夠延長治療後的牙齒壽命。

根管治療後的牙齒發生了什麼變化?
根管治療的過程會去除牙齒內部的牙髓和感染組織,接著用填充物填滿,但這樣的治療會讓牙齒變得:
- 缺少神經與血液供應:牙齒內部的神經被去除後,感覺變鈍,無法像健康牙齒一樣感受到壓力或溫度變化。
- 結構變得脆弱:去除牙髓的過程可能會削弱牙齒的結構,讓牙齒比較容易斷裂。
- 失去原有的強度:治療過的牙齒不像健康牙齒那樣堅固,尤其是後牙,因為它們負責咬合較大的咀嚼力。
如果不加以保護,這顆牙齒可能會因為咬合壓力而破裂,甚至需要拔除。因此,裝牙套是一種保護措施,能幫助治療後的牙齒更耐用。

為什麼根管治療後需要裝牙套?
根管治療後,牙醫師通常會建議你裝上牙套,但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呢?
這是為了保護你的牙齒,延續牙齒後續的正常使用。
(1)防止牙齒斷裂
根管治療後的牙齒比正常牙齒更脆弱,咬合時如果沒有保護,可能會出現裂痕或斷裂。
如果沒有裝牙套,咬東西時可能會出現裂痕,甚至直接斷掉。特別是如果裂到牙根,就沒辦法補救,只能拔掉,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裝上牙套可以給牙齒額外的支撐力。
(2)恢復牙齒的正常功能
牙齒的形狀不只是關係到美觀,還會影響咀嚼力。如果牙齒缺一塊,可能會讓咬合變得不穩定,甚至影響你吃東西。
裝上牙套後,牙齒就能恢復原本的外型,讓你咬東西更方便,也避免因為牙齒不整齊而影響其他牙齒。
(3)預防細菌再次感染
根管治療後,牙齒的內部已經被填補起來,但如果牙齒的外部裂開或磨損,細菌還是有機會跑進去,導致二次感染。
牙套就像是一層保護罩,把牙齒包住,減少後續細菌入侵的風險,讓你的治療更長久有效。
(4)提高治療後牙齒的壽命
許多臨床經驗都顯示,根管治療後有裝牙套的牙齒,比沒有裝牙套的牙齒更耐用。裝上牙套的牙齒可以延長使用好幾年,甚至更久。

什麼情況下一定要裝牙套?
並不是所有根管治療後的牙齒都需要牙套,但以下幾種情況建議裝牙套來保護牙齒:
1. 後牙需要牙套
後牙(像是大臼齒)負責幫助我們咀嚼食物,咬合力很強。如果沒有裝牙套,這些牙齒可能會因為咬東西時的壓力而裂掉。所以,幾乎所有做過根管治療的後牙都需要裝牙套,來確保它不會輕易斷裂。
2. 蛀牙範圍太大,剩下的牙齒太少
如果牙齒原本就蛀得很嚴重,治療後剩下的牙齒結構已經不多,這時候就需要牙套來支撐,避免牙齒變得更脆弱。
3. 牙齒已有裂痕
如果牙齒本來就有輕微裂痕,沒有裝牙套的話,裂縫可能會越來越大,最後導致牙齒斷裂。裝上牙套後,可以把牙齒固定住,防止裂痕擴大。
但如果是前牙,且牙齒剩餘的結構完整,有時候可以選擇用瓷貼片或直接填補來修復,就不一定需要牙套。
顯微根管治療後的特別照護
顯微根管治療是進一步利用顯微鏡來進行更精細的治療,能夠清除更多細菌,提高治療成功率。但是,即使使用了顯微根管治療,後續的照護仍然很重要。
(1)避免立即咀嚼硬物
剛做完根管治療的牙齒會比較脆弱,特別是還沒裝上牙套的時候。如果這時候去咬堅果、冰塊、骨頭等硬物,牙齒可能會裂開。最好等到裝上牙套後,再正常使用這顆牙齒來咀嚼。
(2)保持口腔清潔,防止再感染
根管治療後,細菌還是有可能跑進牙齒裡,引發二次感染。因此,每天早晚要刷牙、使用牙線,特別是要確保牙齒邊緣的清潔,這樣才能讓治療後的牙齒保持健康。
(3)定期回診,確保牙齒健康
就算治療成功,也不能掉以輕心!定期回診可以讓牙醫檢查牙齒的狀況,看看牙套有沒有鬆動、有沒有異常,如果有問題,也能及時處理,避免更大的麻煩。
(4)裝上牙套後,避免過度施力
牙套雖然能保護牙齒,但如果咬合太用力、長期磨牙,還是可能會讓牙齒內部出現裂痕。如果你有磨牙習慣,牙醫可能會建議你晚上戴咬合板,這樣可以減少牙齒受到的壓力,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結論:
根管治療後的牙齒需要保護,牙套是關鍵!
根管治療雖然可以拯救牙齒,但治療後的牙齒已經失去神經與血液供應,變得較脆弱。如果沒有適當的保護,很可能會斷裂或再次感染,導致最終需要拔牙。因此,牙套的作用在於保護、強化、恢復功能,並延長牙齒的使用壽命。
顯微根管治療可以提高成功率,但後續的照護同樣重要。透過正確的口腔清潔、避免用力咬合、定期回診,才能確保治療後的牙齒可以使用更久。
如果剛做完根管治療,應該與牙醫師討論最適合的修復方式,讓這顆牙齒能夠繼續發揮作用,而不會過早失去它!